军警小说 > 太行山上的金达莱
+

第八十六章   尾声

2020-03-25    作者:高尚之君    来源:www.6969xs.com

  老支书关上了话匣子。故事讲完了。

  我问:“那传说这条路上闹鬼的事可是真的?”

  老支书“嘿嘿”一笑:“哪里有鬼?有个球!”

  我接着问:“那怎么听说大老王是被鬼吓疯的呢?”

  仇书记的爱人把话抢了过来:“哎,这就对了,俗话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,可做了亏心事呢?这件事啊,只能去问凤娇的妹妹亚娇了。”

  老支书连忙制止道:“别瞎说。”

  李部长突然问道:“仇书记,你的名字就叫仇富贵,莫非这故事里的仇富贵就是你?”

  老支书反问道:“你说呢?”

  老俩口“哈哈”大笑起来。

  定兵会上,我力挺仇金海,排除多方面干扰,终于将他带到了部队。

  金海很争气,一路从战士干起,年年立功受奖,进步很快,记得我离职休养那年,他已经是一位团长了。第二年,他带全家专程到通县军休所去看我,闲聊中,无意提到了那尊卣。金海告诉我,1979年他就把它献给国家了,现在它和一同被出土的那些文物都陈列在河北省博物馆。

  2005年是世界人民纪念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,也是中国人民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。初春的一天,身为某集团军机械化步兵师师长的金海给我打来电话,兴奋地告诉我,最近,金学铁伯伯以及其他当年朝鲜义勇军战士的后人将来我国,目的是追寻当年父辈们的足迹,缅怀他们的业绩,感悟他们在那战火中的青春追求与渴望,最后还要参加“金学铁抗日文学碑”揭幕仪式。

  金海自然在被邀请之列,但他挚意要和我一同前往,我未做任何考虑便欣然应允。

  放下电话,我心生疑问,这抗日和文学难道还会有什么瓜葛?

  汽车驶出北京,沿京深高速公路向南疾奔。路上,金海拿出一份“金学铁抗日文学碑”碑文小样给我看,我仔细阅读了一遍,终于冰释了心中的疑惑。

  金学铁,朝鲜元山人,中共党员。1936年毕业于汉城高等学校,后考入中国黄埔军校,毕业后参与组建朝鲜抗日义勇队,并参加了艰苦卓绝的太行山抗日游击战争。1945年回国后积极投身于民族独立解放运动,1952年因伤退役,先后任朝鲜《劳动新闻》记者、《人民军报》总编辑,1956年开始创作生涯,先后发表了短篇小说《蜈蚣》、长篇小说《激情时代》、《诉说吧,海兰江》等一大批反映中朝人民团结抗日的优秀作品,是朝鲜第一个中文长篇小说的作者,首次开创中国朝鲜族文字的杂文领域,还是最早用朝鲜文翻译鲁迅作品和丁玲著作的作家。2001年9月去世。

  汽车在石家庄出口下了高速公路,短暂休息后,出石家庄又南行约五十华里,便进入元氏县。在该县常山路中段南侧,有一处广场,一尊古鼎被安放在高高的石台上,坐落于广场正中央。

  金海让司机停了车,引着我来到这尊古鼎前,介绍道:“老首长,你看,这尊鼎就是按比例放大了的那尊岣肛铡!

  我心头一震,而后慢慢绕鼎环视一周。该鼎古朴端庄,造型别致,浑然大气,巧夺天工,周身透着一股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,令人叹为观止。

  汽车驶出元氏县城,继续西行,走南坪镇,过虎跳崖,时近中午到达佃户寨。此时,寨子东口早已是人山人海,乡亲们正在进行着各类娱乐活动,透过人群,见路北有一片开阔地,在青松翠柏的掩映里,赫然矗立着一块用青灰色花岗岩石制作的巨大石碑,上面镌刻的“金学铁抗日文学碑”八个鎏金大字鲜艳夺目。

  金海冲我一笑,遗憾地说道:“我们来晚了。”

  一位老大爷凑过来,笑眯眯地问道:“你们也是参加揭幕仪式的吧?刚完,那些人都到烈士陵园去了。”

  我们闻听,不顾旅途劳累,沿着新修建的青石小路,赶紧往烈士墓地赶去。在这里,终于见到了金学铁的长子、时任朝鲜实践文学社社长的金永显以及其他义勇军的子女们,陪同他们的有时任中国作协副主席、河北省作协主席铁凝,中国作协党组成员、书记处书记吉狄马加以及当地党委和政府领导,我们一起向烈士们敬献了花圈,默哀凭吊先烈们的英魂。

  忽然,我发现,在十位,不,在十一位朝鲜义勇军烈士墓前,有一片正在盛开的金达莱,红的,紫的,黄的,白的,姹紫嫣红,娇艳欲滴,特别是那几朵红色的金达莱花,分明是烈士的鲜血染就,在万物正在复苏的季节里,独领风骚,显得是那样的醒目,使我心中不由漾起层层涟漪。

  是啊,那些朝鲜义勇军战士们,他们就像这不败的金达莱,在太行山的土地上迎着凛凛寒风,傲雪绽放,为世间捧出一抹鲜艳,一缕清香。

  太行山上的金达莱啊,你将永远扎根在太行山区人民的心中,扎根在热爱和平、追求自由的中国人民心中!

  (完)
阅读:67    评论:0
  • 相关文章
  • 热门文章
  • 相关评论
本站所有小说均为网络收集,版权为原作者所有,若侵了您的权益请于本站管理员联系。

【电脑版】  【回到顶部】